Monday, March 17, 2014

职场试验

我喜欢一边整理房间,一边整理情绪。

度过了六个月的上班族生活之后,我打算返回大学。
这可说是一种失败,但是也该从中学习。steady.

从实习到我第三间公司,三个不同性格的老板,让我对设计这一行有不同的见解,也教导我关于社会,和我自己的许多面貌。

 Experiment 1: 在一间design house 实习的我虽然对定时上下班的生活各种不适应,但是因为知道这日子三个月后就会圆满结束,还是很安心。公司规模小,没有人事的纠纷,天天做好本分就行。但那时,我的设计都在shooting in the dark.做过上班族的老板夫妇,各自是web programmer和designer,对员工非常好。老板也很照顾我,常常分享本行的资讯给我,离开后还说要保持联络,我的毕业展也抽空出席。与我三个月实习的相处,老板在打分卷上给了我不错的分数,和最诚实的忠告:
"We suggest that she develop further in illustrations"
所学到的:我的思想太表面,设计不够周全。设计师不需要个人风格,只需要迎合客人的喜好和公司的branding.每天都倒数三个月的结束,并不认为这工适合我。然而感谢老板的体谅,那时我不懂事,发言有时自大又幼稚。学习的心态也应该更好。


 Experiment 2:第二间公司,是小小的印刷公司。规模也不算大,但比之前的大。看似有设计创作自由,但其实不然。面试时说得多好多好,之后才发现老板得了疯狗症(请探讨更深入的意识)。有的顾客很随便,有的很难搞。顾客接受度一般很小,全要照他们的意思去做。员工才区区几个人,但是感觉每天都在看宫廷的后宫争宠,或是老板之间的勾心斗角的戏。干了一个月就跑了。其实也不是我自愿跑的,当中发生了复杂的plot twist,还有老板脆弱的自尊作怪。

所学到的:这社会,尤其是职场,千万不要相信任何人。千万不要随意把对方当朋友。 守好自己的嘴最重要,不要告诉别人关于自己过多的资料。不要太嚣张。宁愿做最笨的,也不要被暗算。最后死了,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死。别看老板威风凛凛,其实很需要别人的认同,赞赏和真心的爱。

 Experiment 3:上了丰富的社会课,我武装自己,然后去了广告公司面试。公司比上次更大,属于中小型企业,基本一切都很好。人事也不错,工作也还过得去,同事也很疯狂开朗,还能在报纸上看到自己的设计。对软件的学习日益进步,也了解公司制度的实行,权力的分配,各部门之间的沟通。既然这样好,why you don't give a damn?

所学到的:走向这个结果,很大部分是我处理事情的不当。千万不要以为埋头苦干,就能得到老板的赏识。你能做多好,就会期望你做更好。push自己是好事,但超过了,会很累。这感觉就像是在马拉松的开始就以跑100米的速度全力飞奔。老板这种生物啊,不是普通员工能理解的。也不要乱听信谣言,总之做好自己的事就好。其实这一切都还算过得去,压力就当动力,没关系。

可惜最初,我就以一个不正确的目标来到这公司。为了证明自己不能而做的事,真的很可笑。在之后发现自己过的机器式生活,离自己的梦想反而比之前还远的时候,天知道这有多难过。

是的,我放不下。我放不下那些“有可能的事”。我得要去试试才行,一次也好。

可能我对钱的想法太扭曲,因为我太幸运。
工作对我而言,应该的对生活水平的提升,而不是贬值。

最后一天老板和我谈话,说我各方面进步了很多,说我如果熬过六个月,一定会加薪给我。他说,比起第一次见我,我稳重了。面对风雨,我好像已经得心应手了。他说,我来的时候,刚好遇到暴风雨。我这个还没扎根的幼苗,很艰难的捉紧土壤。
其实他想问我,为什么放晴的时候,却要走呢?

我没有相信,也没有不相信他的话。这只是一个人的想法,不需要太在意。但就如老板说的,我不认为四个月是白过的。 当中我有许多纠结,也发现自己种种不足,发现自己以前没察觉过想法。以人相处原来也不如想象中难(活在自己世界太久会没有自信面对别人),虽然我做得笨拙。暂时,我还不敢透露太多的自己。原来做自己不适合的事,就算过得再好,也很难过。我发现我的“受害者心理”越来越严重,也发现自己就算有时间几乎没有再发白日梦。这不是一个好现象。

如果我确定这是自己想要的,我肯定不会放弃。
但既然不是,又何必继续。

生活并不只有一条路。只是其他的路,风险更大而已。

如果说我真的活在自己的世界,那就再给我点时间适应外面的世界。
如果说跟着改变,才能不怕改变,我会跟着改变的。适当的改变策略。

职场上我们是要过日子的,一天一点。虽然今天看似和昨天没差,但是,是有差的。有一天我们将会走到一个地方。我希望那是我想去的地方。如果每天都在走,总有一天会到的,不必担心。但如果走偏了,就及时u-turn吧。

Experiment reported by,
yihcharn 17/3/2014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